•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邮箱
  • 网站首页
  • 期刊介绍
    • 期刊简介
    • 历任主编
    • 期刊荣誉
  • 编委会
    • 社长及主编
    • 主任委员
    • 编委名单
  • 投稿指南
    • 作者须知
    • 投稿步骤
    • 范文(规范细则)
    • 稿件处理流程
    • 著作权转让协议
  • 期刊影响力
  • 开放获取
  • 出版道德政策
    • 出版伦理声明
    • 学术不端认定和处理方法
    • 广告及市场推广
    • 同行评议流程
    • 斟误和撤回
    • 回避制度
    • 文章署名及版权转让
  • 历年目次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站内检索    
 
张朋,贺焕林,王晓雷,肖俊明,范福玲,常静.基于自恢复效应电池放电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4,51(19):.
Zhang Peng,He-Fan-lin,Wang Xiao-lei,Xiao Jun-ming,FAN Fu-ling,CHANG Jing.Research on the Dynamic Self-recovery Eeffect Battery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J].Electrical Measurement & Instrumentation,2014,51(19):.
基于自恢复效应电池放电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Research on the Dynamic Self-recovery Eeffect Battery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DOI:
中文关键词:  动态电池模型  微电网  荷电状态  在线动态分析
英文关键词:dynamic battery model  micro-grid  State of charge  Online dynamic analysis
基金项目:
                 
作者中文名作者英文名单位
张朋Zhang Peng中原工学院
贺焕林He-Fan-lin中原工学院
王晓雷Wang Xiao-lei中原工学院
肖俊明Xiao Jun-ming中原工学院
范福玲FAN Fu-ling中原工学院
常静CHANG Jing中原工学院
摘要点击次数: 2138
中文摘要:
      现有电池SOC预测方法,大都基于开路电压、开路电流等外电路或者测量电源内阻的方法,而没有考虑到电源的内在特性,尤其没有考虑电池的自恢复效应的影响,且大都采用恒压、恒流放电的工作模式,难以实现对电池SOC的动态预测。针对电池SOC预测方法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包含有电池自恢复效应的电池SOC动态预测方法:提出一款包含有电池自恢复效应的动态电池模型,基于此电池模型提出了计及电池自恢复效应的动态放电模型,并论述了此放电模型与自恢复效应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本预测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且可实现动态预测。
英文摘要:
      The existing the battery SOC forecast method, largely based on the open-circuit voltage, open circuit current external circuit or method of measuring the power of internal resistance without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wer supply, in particular, did not consider the battery self-recovery effect, and is mostly used constant pressure or a constant current discharge mode of operation, difficult to achieve a dynamic prediction of the battery SOC. For battery SOC detection method has the disadvantage, the paper presents a battery self-recovery effect of battery SOC dynamic detection and prediction methods: proposed a dynamic battery model contains a battery of self-recovery effect contains the battery, this battery-based model dynamic discharge model of self-recovery effect, and prove that the effect of the discharge model with self-recovery relationship,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diction method has higher prediction accuracy, and dynamic forecast.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
  • 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中国电工仪器仪表信息网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
  •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 编辑之家
  • 中国知网
  • 万方数据库
  • 维普网
  • 北极星电力网
  • 中华中控网
  • 网站首页
  • 期刊介绍
    • 期刊简介
    • 历任主编
    • 期刊荣誉
  • 编委会
    • 社长及主编
    • 主任委员
    • 编委名单
  • 投稿指南
    • 作者须知
    • 投稿步骤
    • 范文(规范细则)
    • 稿件处理流程
    • 著作权转让协议
  • 期刊影响力
  • 开放获取
  • 出版道德政策
    • 出版伦理声明
    • 学术不端认定和处理方法
    • 广告及市场推广
    • 同行评议流程
    • 斟误和撤回
    • 回避制度
    • 文章署名及版权转让
  • 历年目次
  • 联系我们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创新路2000号    邮编:150028
邮箱:dcyb@vip.163.com    电话:0451-86611021;87186023
© 2012 电测与仪表    哈公网监备2301003445号
黑ICP备11006624号-1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