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邮箱
  • 网站首页
  • 期刊介绍
    • 期刊简介
    • 历任主编
    • 期刊荣誉
  • 编委会
    • 社长及主编
    • 主任委员
    • 编委名单
  • 投稿指南
    • 作者须知
    • 投稿步骤
    • 范文(规范细则)
    • 稿件处理流程
    • 著作权转让协议
  • 期刊影响力
  • 开放获取
  • 出版道德政策
    • 出版伦理声明
    • 学术不端认定和处理方法
    • 广告及市场推广
    • 同行评议流程
    • 斟误和撤回
    • 回避制度
    • 文章署名及版权转让
  • 历年目次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站内检索    
 
汪祥,胡志坚,徐腾飞,王小飞,胡美玉.基于溯因故障树模型的智能化变电站故障诊断分析[J].电测与仪表,2016,53(4):.
Wang Xiang,Hu Zhijian,Xu Tengfei,wangxiaofei,humeiyu.The Diagnostic Analysis Of Intelligent Substation Failure Based On Fault Tree Model Of Abductive Diagnosis#$NBS[J].Electrical Measurement & Instrumentation,2016,53(4):.
基于溯因故障树模型的智能化变电站故障诊断分析
The Diagnostic Analysis Of Intelligent Substation Failure Based On Fault Tree Model Of Abductive Diagnosis#$NBS
DOI:
中文关键词:  变电站故障  溯因故障树  溯因诊断
英文关键词:substation fault  fault tree  abductive diagnosis
基金项目:
              
作者中文名作者英文名单位
汪祥Wang Xiang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胡志坚Hu Zhijian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徐腾飞Xu Tengfei国家电网重庆电力公司
王小飞wangxiaofei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胡美玉humeiyu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摘要点击次数: 2034
中文摘要:
      在变电站故障诊断方法中,以往的方案只能找出误动和拒动的保护、断路器而不能找出导致其误动和拒动的具体原因。为了提高电力系统安全可靠性,增强供电的连续可靠性,预防恶性停电事故的发生,本文研究了溯因故障树用于变电站故障的溯因诊断。文章首先对故障树分析法的相关理论进行了介绍,接着在对故障告警信号含义的理解基础上,构建保护、断路器拒动和误动溯因故障树,直观地描述了变电站发生这四类故障时的各级原因,并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对故障树做相关分析。最后本文采用了实例分析的方法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
英文摘要:
      In the past, the fault diagnosis method can only find out the malfunction protection and circuit breakers, while can not identify the specific causes of protection and circuit breakers’ incorrect acts. In order to improve system’s safety and reliability, enhance the continuous reliability of power supply and prevent vicious power outage.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method of diagnosing the specific cause of substation fault by using fault tree. Firstly,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fault tree analysis method ,then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 of the fault alarm signal, this paper builds the fault tree of circuit breaker and protection to show the reasons at all levels of this three substation failure, and analyse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In the end, this paper verifies the validity of the program through actual examples.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
  • 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中国电工仪器仪表信息网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
  •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 编辑之家
  • 中国知网
  • 万方数据库
  • 维普网
  • 北极星电力网
  • 中华中控网
  • 网站首页
  • 期刊介绍
    • 期刊简介
    • 历任主编
    • 期刊荣誉
  • 编委会
    • 社长及主编
    • 主任委员
    • 编委名单
  • 投稿指南
    • 作者须知
    • 投稿步骤
    • 范文(规范细则)
    • 稿件处理流程
    • 著作权转让协议
  • 期刊影响力
  • 开放获取
  • 出版道德政策
    • 出版伦理声明
    • 学术不端认定和处理方法
    • 广告及市场推广
    • 同行评议流程
    • 斟误和撤回
    • 回避制度
    • 文章署名及版权转让
  • 历年目次
  • 联系我们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创新路2000号    邮编:150028
邮箱:dcyb@vip.163.com    电话:0451-86611021;87186023
© 2012 电测与仪表    哈公网监备2301003445号
黑ICP备11006624号-1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