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邮箱
  • 网站首页
  • 期刊介绍
    • 期刊简介
    • 历任主编
    • 期刊荣誉
  • 编委会
    • 社长及主编
    • 主任委员
    • 编委名单
  • 投稿指南
    • 作者须知
    • 投稿步骤
    • 范文(规范细则)
    • 稿件处理流程
    • 著作权转让协议
  • 期刊影响力
  • 开放获取
  • 出版道德政策
    • 出版伦理声明
    • 学术不端认定和处理方法
    • 广告及市场推广
    • 同行评议流程
    • 斟误和撤回
    • 回避制度
    • 文章署名及版权转让
  • 历年目次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站内检索    
 
刘金权,李如意,黄明山,刘雯静,郭静波.新一代双向互动电力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层协议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6,53(21):.
Liu Jinquan,LI Ruyi,Huang Mingshan,Liu Wenjin,Guo Jinbo.Research on the Protocol of the Application Layer for the New Generation of the Interactive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s[J].Electrical Measurement & Instrumentation,2016,53(21):.
新一代双向互动电力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层协议研究
Research on the Protocol of the Application Layer for the New Generation of the Interactive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s
DOI:
中文关键词:  用户侧需求响应  PLC应用层协议  应用层服务分类  动态优先级  跨层仿真平台
英文关键词:Users’ automatic demand response  protocol of the PLC application layer  classific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services  dynamic priority  platform of the cross-layer simulation
基金项目:国家电网科技项目(2015****)
              
作者中文名作者英文名单位
刘金权Liu Jinquan河南许继仪表有限公司
李如意LI Ruyi河南许继仪表有限公司
黄明山Huang Mingshan河南许继仪表有限公司
刘雯静Liu Wenjin清华大学
郭静波Guo Jinbo清华大学
摘要点击次数: 1963
中文摘要:
      新一代双向互动电力线通信(PLC)技术亟需研究配套的应用层协议来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服务。本文首先结合应用需求和PLC底层技术特征,设计了实现用户侧需求响应的PLC应用层协议架构,并定义了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格式。接着对于应用层最为核心的服务机制,本文面向用户侧需求响应服务明确了应用层的服务分类,同时提出一种基于动态优先级的综合服务响应机制。构建基于实际PLC网络的跨层仿真平台,在该平台上验证了所述新一代双向互动PLC应用层较传统应用层在传输速率、丢包率和传输延时三方面存在的性能优越性。
英文摘要:
      The application layer protocol for the new generation of interactive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s (PLC) needs urgently to be studied to support the intelligent services of the smart grid. In this paper, the architecture of PLC application layer and the application protocol data unit (APDU) are designed based on the users’ demand respond (DMR) and PLC technology features. The application services are then classified and an integrated service response mechanism adopting the dynamic priority is also put forward which is the core of the application layer. The superiority of the proposed application layer is verified on the platform of the cross-layer simulation with a practical PLC network in terms of transmission rate, package loss rate and transmission delay.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
  • 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中国电工仪器仪表信息网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
  •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 编辑之家
  • 中国知网
  • 万方数据库
  • 维普网
  • 北极星电力网
  • 中华中控网
  • 网站首页
  • 期刊介绍
    • 期刊简介
    • 历任主编
    • 期刊荣誉
  • 编委会
    • 社长及主编
    • 主任委员
    • 编委名单
  • 投稿指南
    • 作者须知
    • 投稿步骤
    • 范文(规范细则)
    • 稿件处理流程
    • 著作权转让协议
  • 期刊影响力
  • 开放获取
  • 出版道德政策
    • 出版伦理声明
    • 学术不端认定和处理方法
    • 广告及市场推广
    • 同行评议流程
    • 斟误和撤回
    • 回避制度
    • 文章署名及版权转让
  • 历年目次
  • 联系我们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创新路2000号    邮编:150028
邮箱:dcyb@vip.163.com    电话:0451-86611021;87186023
© 2012 电测与仪表    哈公网监备2301003445号
黑ICP备11006624号-1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