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邮箱
  • 网站首页
  • 期刊介绍
    • 期刊简介
    • 历任主编
    • 期刊荣誉
  • 编委会
    • 社长及主编
    • 主任委员
    • 编委名单
  • 投稿指南
    • 作者须知
    • 投稿步骤
    • 范文(规范细则)
    • 稿件处理流程
    • 著作权转让协议
  • 期刊影响力
  • 开放获取
  • 出版道德政策
    • 出版伦理声明
    • 学术不端认定和处理方法
    • 广告及市场推广
    • 同行评议流程
    • 斟误和撤回
    • 回避制度
    • 文章署名及版权转让
  • 历年目次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站内检索    
 
刘涛,王时胜,余运俊.基于电导增量法的模型预测控制光伏MPPT算法[J].电测与仪表,2016,53(20):.
liutao,wangshishen,yuyunjun.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PT Algorithm Based On Incremental Conductance Method[J].Electrical Measurement & Instrumentation,2016,53(20):.
基于电导增量法的模型预测控制光伏MPPT算法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PT Algorithm Based On Incremental Conductance Method
DOI:
中文关键词:  光伏系统  电导增量法  模型预测  最大功率点跟踪
英文关键词:PV system, INC, MPC, MPPT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563034);国际科技合作专项(2014DFG72240);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51BAB206051);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2013BBE50102)
        
作者中文名作者英文名单位
刘涛liutao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王时胜wangshishen南昌大学
余运俊yuyunjun南昌大学
摘要点击次数: 1823
中文摘要:
      由于外界环境的多变性与随机性,光伏系统的全局最大功率点总是飘忽不定的。为使光伏系统在外界复杂环境下能够获得最大功率输出,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导增量法的模型预测控制光伏MPPT算法。该算法将电导增量法与模型预测算法相结合,完成对光伏发电系统在外界复杂多变环境下的快速跟踪。通过建立系统性能指标函数,评价与估算出未来控制变量的动作,预测出P-U曲线的方向。最后通过simulink仿真表明了本文所提方法在外界光照强度发生突变时与单独使用电导增量法相比较可以同时提高系统的跟踪速度和控制精度。
英文摘要:
      Due to the variability and randomness behavior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the global maximum power point of the PV is always erratic. In order to make the PV system obtain the maximum power output under complex environment. A MPPT optimization algorithm with the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ler (MPC) is proposed. The algorithm combines the incremental conductance algorithm and the MPC to track the maximum power point of the PV system to complete the fast track under complicated environment i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By establishing the system performance index function, then evaluate and estimate the future behavior of the controlled variables, predict the direction of P-U curve. Finally, through simulink simulation show that the method this paper presented can improve the tracking speed and control accuracy of the PV system in the light intensity mutations compared with separate use the traditional incremental conductance method.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
  • 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中国电工仪器仪表信息网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
  •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 编辑之家
  • 中国知网
  • 万方数据库
  • 维普网
  • 北极星电力网
  • 中华中控网
  • 网站首页
  • 期刊介绍
    • 期刊简介
    • 历任主编
    • 期刊荣誉
  • 编委会
    • 社长及主编
    • 主任委员
    • 编委名单
  • 投稿指南
    • 作者须知
    • 投稿步骤
    • 范文(规范细则)
    • 稿件处理流程
    • 著作权转让协议
  • 期刊影响力
  • 开放获取
  • 出版道德政策
    • 出版伦理声明
    • 学术不端认定和处理方法
    • 广告及市场推广
    • 同行评议流程
    • 斟误和撤回
    • 回避制度
    • 文章署名及版权转让
  • 历年目次
  • 联系我们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创新路2000号    邮编:150028
邮箱:dcyb@vip.163.com    电话:0451-86611021;87186023
© 2012 电测与仪表    哈公网监备2301003445号
黑ICP备11006624号-1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