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邮箱
  • 网站首页
  • 期刊介绍
    • 期刊简介
    • 历任主编
    • 期刊荣誉
  • 编委会
    • 社长及主编
    • 主任委员
    • 编委名单
  • 投稿指南
    • 作者须知
    • 投稿步骤
    • 范文(规范细则)
    • 稿件处理流程
    • 著作权转让协议
  • 期刊影响力
  • 开放获取
  • 出版道德政策
    • 出版伦理声明
    • 学术不端认定和处理方法
    • 广告及市场推广
    • 同行评议流程
    • 斟误和撤回
    • 回避制度
    • 文章署名及版权转让
  • 历年目次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站内检索    
 
高宇澄,赵伟,黄松岭.基于瞬时无功理论的单相无功功率相关定义[J].电测与仪表,2016,53(20):.
GAO YUCHENG,ZHAO WEI,HUANG SONGLING.Reactive power definitions in single-phase circuits based on instantaneous reactive power theory[J].Electrical Measurement & Instrumentation,2016,53(20):.
基于瞬时无功理论的单相无功功率相关定义
Reactive power definitions in single-phase circuits based on instantaneous reactive power theory
DOI:
中文关键词:  无功功率  瞬时无功功率理论  瞬时功率  功率测量  单相电路
英文关键词:reactive power, instantaneous reactive power theory, instantaneous power, power measurement, single-phase circuit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作者中文名作者英文名单位
高宇澄GAO YUCHENG清华大学电机系 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赵伟ZHAO WEI清华大学电机系 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黄松岭HUANG SONGLING清华大学电机系 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要点击次数: 1899
中文摘要:
      1983年Akagi提出的瞬时无功理论具有计算量小、瞬时性好等优点,但不能直接应用于单相电路的分析。一些学者借鉴瞬时无功理论,通过α-β变换将电压、电流信号映射至二维空间的思路,提出了多种定义单相电路瞬时无功功率量值的理论。本文试对这一类单相瞬时无功功率定义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加以综述。具体地,将整理广义瞬时功率理论、无功电流理论、瞬时无功密度理论这三类有关单相电路瞬时无功功率的定义,并介绍瞬时无功功率理论在测量基波无功、谐波电流以及控制锁相环电路方面的应用。最后,试分析现有单相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局限性。
英文摘要:
      Presented by Akagi and coauthors in 1983, instantaneous reactive power theory (IRP theory) features low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and fast dynamic response, but it is not directly applicable to single-phase circuits. Scholars have been developing new approaches to define reactive power in single-phase circuits by utilizing the idea of IRP theory, i.e., mapping the voltage and current signals to a two-dimensional space with α-β transforma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the reactive power definitions in single-phase circuits that are particularly based on IRP theory. Specifically, 3 types of definition are summarized: generalized instantaneous reactive power theory, reactive current theory, and instantaneous reactive power density theory. Furthermore, the current applications and the constraints of these theorie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
  • 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中国电工仪器仪表信息网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
  •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 编辑之家
  • 中国知网
  • 万方数据库
  • 维普网
  • 北极星电力网
  • 中华中控网
  • 网站首页
  • 期刊介绍
    • 期刊简介
    • 历任主编
    • 期刊荣誉
  • 编委会
    • 社长及主编
    • 主任委员
    • 编委名单
  • 投稿指南
    • 作者须知
    • 投稿步骤
    • 范文(规范细则)
    • 稿件处理流程
    • 著作权转让协议
  • 期刊影响力
  • 开放获取
  • 出版道德政策
    • 出版伦理声明
    • 学术不端认定和处理方法
    • 广告及市场推广
    • 同行评议流程
    • 斟误和撤回
    • 回避制度
    • 文章署名及版权转让
  • 历年目次
  • 联系我们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创新路2000号    邮编:150028
邮箱:dcyb@vip.163.com    电话:0451-86611021;87186023
© 2012 电测与仪表    哈公网监备2301003445号
黑ICP备11006624号-1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