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邮箱
  • 网站首页
  • 期刊介绍
    • 期刊简介
    • 历任主编
    • 期刊荣誉
  • 编委会
    • 社长及主编
    • 主任委员
    • 编委名单
  • 投稿指南
    • 作者须知
    • 投稿步骤
    • 范文(规范细则)
    • 稿件处理流程
    • 著作权转让协议
  • 期刊影响力
  • 开放获取
  • 出版道德政策
    • 出版伦理声明
    • 学术不端认定和处理方法
    • 广告及市场推广
    • 同行评议流程
    • 斟误和撤回
    • 回避制度
    • 文章署名及版权转让
  • 历年目次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站内检索    
 
周步祥,张致强,袁岳,刘治凡,廖敏芳.基于小波设计和数据挖掘算法协同训练的非侵入式负载识别[J].电测与仪表,2019,56(4):1-7.
ZhangZhiqiang,ZhangZhiqiang,Yuan Yue,Liu Zhifan,Liao Minfang.Non - intrusive load monitoring based on co-training of wavelet design and data mining algorithm[J].Electrical Measurement & Instrumentation,2019,56(4):1-7.
基于小波设计和数据挖掘算法协同训练的非侵入式负载识别
Non - intrusive load monitoring based on co-training of wavelet design and data mining algorithm
DOI:
中文关键词:  非侵入式负荷识别  小波分析  决策树算法  k近邻算法  协同训练
英文关键词:Non-intrusive load monitoring, Wavelet analysis, Decision tree, k-Nearest Neighbor, co-training
基金项目:
              
作者中文名作者英文名单位
周步祥ZhangZhiqiang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张致强ZhangZhiqiang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袁岳Yuan Yue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刘治凡Liu Zhifan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廖敏芳Liao Minfang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摘要点击次数: 1751
中文摘要:
      居民用电信息细化对于规划居民电器使用和降低电能消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非侵入式负载识别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数据挖掘算法进行协同训练的方法,小波设计用于提取家庭常用电器的开、关暂态特性的特征信息,利用小波的能量系数作为特征值,使用k近邻算法和决策树算法协同训练分类出负载样本,对测试集进行了算法验证实验,在简化了计算复杂性的基础上获得了更高的识别精度,克服了一对余算法在分类真实负类事件上存在的缺陷,为用电可视化服务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英文摘要:
      The decomposed information of power consumption of household appliances is meaningful for scheduling the appliances and the reduction in home energy use. This paper valid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implementing co-testing in NILM. Wavelet design is used to extract features from the switching transients of loads. Using the energy coefficient of wavelet as the eigenvalue, k-NN algorithm and DT model were used to co-train the load samples. This paper has carried on the algorithmic verification experiment, has obtained the higher identification accuracy on the basis of simplifying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and overcomes the deficiencies of OAR algorithms in the classification of true negative class events. It concludes that the research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f electricity visualization service.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
  • 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中国电工仪器仪表信息网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
  •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 编辑之家
  • 中国知网
  • 万方数据库
  • 维普网
  • 北极星电力网
  • 中华中控网
  • 网站首页
  • 期刊介绍
    • 期刊简介
    • 历任主编
    • 期刊荣誉
  • 编委会
    • 社长及主编
    • 主任委员
    • 编委名单
  • 投稿指南
    • 作者须知
    • 投稿步骤
    • 范文(规范细则)
    • 稿件处理流程
    • 著作权转让协议
  • 期刊影响力
  • 开放获取
  • 出版道德政策
    • 出版伦理声明
    • 学术不端认定和处理方法
    • 广告及市场推广
    • 同行评议流程
    • 斟误和撤回
    • 回避制度
    • 文章署名及版权转让
  • 历年目次
  • 联系我们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创新路2000号    邮编:150028
邮箱:dcyb@vip.163.com    电话:0451-86611021;87186023
© 2012 电测与仪表    哈公网监备2301003445号
黑ICP备11006624号-1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