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邮箱
  • 网站首页
  • 期刊介绍
    • 期刊简介
    • 历任主编
    • 期刊荣誉
  • 编委会
    • 社长及主编
    • 主任委员
    • 编委名单
  • 投稿指南
    • 作者须知
    • 投稿步骤
    • 范文(规范细则)
    • 稿件处理流程
    • 著作权转让协议
  • 期刊影响力
  • 开放获取
  • 出版道德政策
    • 出版伦理声明
    • 学术不端认定和处理方法
    • 广告及市场推广
    • 同行评议流程
    • 斟误和撤回
    • 回避制度
    • 文章署名及版权转让
  • 历年目次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站内检索    
 
何朋,王勤,王众,伍群芳.一种新型交错并联ZVS电流型推挽变换器[J].电测与仪表,2020,57(15):135-141.
He Peng,Wang Qin,Wang Zhong,Wu Qun Fang.A new interleaved ZVS current-fed push-pull converter[J].Electrical Measurement & Instrumentation,2020,57(15):135-141.
一种新型交错并联ZVS电流型推挽变换器
A new interleaved ZVS current-fed push-pull converter
DOI:10.19753/j.issn1001-1390.2020.15.022
中文关键词:  零电压  交错并联  电流型  推挽变换器  
英文关键词:zero-voltage-switching  interleaved  current-fed  push-pull converter
基金项目:
           
作者中文名作者英文名单位
何朋He Peng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自动化学院
王勤Wang Qin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自动化学院
王众Wang Zhong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自动化学院
伍群芳Wu Qun Fang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自动化学院
摘要点击次数: 1684
中文摘要:
      电流型推挽变换器适用于低压输入高压输出场合,但传统拓扑结构功率管工作在硬开关状态,开关损耗大、电压应力高,所需变压器匝比大。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交错并联零电压开关(ZVS)电流型推挽变换器。所提出结构在传统拓扑基础上只需增加一个简单的箝位支路即可实现所有功率管的ZVS开通,箝位电路可有效吸收变压器漏感能量,输入并联输出串联结构可以减小原边功率管的电流应力、副边二极管的电压应力、滤波器的大小及变压器匝比。文中详细讨论了所提出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关键设计,最后,搭建了一台800W原理样机验证了所提拓扑的有效性。
英文摘要:
      Current-fed push-pull converter is suitable for low-voltage input high-voltage output applications.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topology has some limitations such as hard-switching, high switching loss, high voltage stress and high turns ratio of transformer. Regarding these drawbacks, one new interleaved zero-voltage-switching (ZVS) current-fed push-pull converter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where a simple active-clamping circuit is introduced to realize ZVS for all primary switches and recycle the energy stored in the leakage inductance. Also, the input-parallel output-series solution is used to reduce the current-stress across switches, voltage-stress on secondary diodes, filter size and transformer turns ratio. The operation principle and key design ar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and finally, one 800W experimental prototype has been built and results verifi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ircuit.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
  • 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中国电工仪器仪表信息网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
  •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 编辑之家
  • 中国知网
  • 万方数据库
  • 维普网
  • 北极星电力网
  • 中华中控网
  • 网站首页
  • 期刊介绍
    • 期刊简介
    • 历任主编
    • 期刊荣誉
  • 编委会
    • 社长及主编
    • 主任委员
    • 编委名单
  • 投稿指南
    • 作者须知
    • 投稿步骤
    • 范文(规范细则)
    • 稿件处理流程
    • 著作权转让协议
  • 期刊影响力
  • 开放获取
  • 出版道德政策
    • 出版伦理声明
    • 学术不端认定和处理方法
    • 广告及市场推广
    • 同行评议流程
    • 斟误和撤回
    • 回避制度
    • 文章署名及版权转让
  • 历年目次
  • 联系我们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创新路2000号    邮编:150028
邮箱:dcyb@vip.163.com    电话:0451-86611021;87186023
© 2012 电测与仪表    哈公网监备2301003445号
黑ICP备11006624号-1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