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邮箱
  • 网站首页
  • 期刊介绍
    • 期刊简介
    • 历任主编
    • 期刊荣誉
  • 编委会
    • 社长及主编
    • 主任委员
    • 编委名单
  • 投稿指南
    • 作者须知
    • 投稿步骤
    • 范文(规范细则)
    • 稿件处理流程
    • 著作权转让协议
  • 期刊影响力
  • 开放获取
  • 出版道德政策
    • 出版伦理声明
    • 学术不端认定和处理方法
    • 广告及市场推广
    • 同行评议流程
    • 斟误和撤回
    • 回避制度
    • 文章署名及版权转让
  • 历年目次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站内检索    
 
张俊潇,林丹,唐俊熙,曹华珍,高崇,余涛.配电终端全寿命周期成本模型与智能优化求解[J].电测与仪表,2020,57(20):81-89.
Zhang Junxiao,Lin Dan,Tang Junxi,Cao Huazhen,Gao Chong,Yu Tao.Life cycle cost model and intelligent optimization of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terminal unit[J].Electrical Measurement & Instrumentation,2020,57(20):81-89.
配电终端全寿命周期成本模型与智能优化求解
Life cycle cost model and intelligent optimization of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terminal unit
DOI:10.19753/j.issn1001-1390.2020.20.012
中文关键词:  配电自动化终端  全寿命周期成本  布点优化  可靠性  智能算法
英文关键词:distribution automation terminal units, life cycle cost, placement optimization, reliability, intelligent algorithm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77078)
                 
作者中文名作者英文名单位
张俊潇Zhang Junxiao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
林丹Lin Dan华南理工大学
唐俊熙Tang Junxi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
曹华珍Cao Huazhen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
高崇Gao Chong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
余涛Yu Tao华南理工大学
摘要点击次数: 1604
中文摘要:
      为了解决由配电网盲目配置“三遥”终端而导致浪费投资费用的问题,文章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角度建立了新颖的综合考虑经济成本和供电可靠性的集中式馈线自动化终端布点优化模型,该模型还同时考虑了配网系统可靠性的多个评价指标及用户重要性差异。针对模型中的可靠性计算,文章详细提出并运用了考虑馈线自动化“一遥”“二遥”“三遥”终端的配电网可靠性分析方法。鉴于配网可靠性不能显式表达与文中模型的NP难性质,文章运用了多种经典智能算法对模型进行对比求解。通过对RBTS BUS5系统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及方法的对终端布点优化问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英文摘要: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wasteful investment cost caused by blindly configuring the “three remote” terminals in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novel model to optimize the placement of centralized feeder automation terminal units, which considers not only economic cost and power supply reliability, but also the difference in user importance and multiple reliability indicators. What’s more, this paper presents a detailed analysis method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reliability considering the access impact of "one-remote", "two-remote" and "three-remote" terminal units. This model is solved by a variety of classical intelligent algorithms, and their results are compared in detail.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model and method for this terminal units placement optimization problem are verified by a case study of RBTS BUS5 system.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
  • 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中国电工仪器仪表信息网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
  •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 编辑之家
  • 中国知网
  • 万方数据库
  • 维普网
  • 北极星电力网
  • 中华中控网
  • 网站首页
  • 期刊介绍
    • 期刊简介
    • 历任主编
    • 期刊荣誉
  • 编委会
    • 社长及主编
    • 主任委员
    • 编委名单
  • 投稿指南
    • 作者须知
    • 投稿步骤
    • 范文(规范细则)
    • 稿件处理流程
    • 著作权转让协议
  • 期刊影响力
  • 开放获取
  • 出版道德政策
    • 出版伦理声明
    • 学术不端认定和处理方法
    • 广告及市场推广
    • 同行评议流程
    • 斟误和撤回
    • 回避制度
    • 文章署名及版权转让
  • 历年目次
  • 联系我们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创新路2000号    邮编:150028
邮箱:dcyb@vip.163.com    电话:0451-86611021;87186023
© 2012 电测与仪表    哈公网监备2301003445号
黑ICP备11006624号-1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