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邮箱
  • 网站首页
  • 期刊介绍
    • 期刊简介
    • 历任主编
    • 期刊荣誉
  • 编委会
    • 社长及主编
    • 主任委员
    • 编委名单
  • 投稿指南
    • 作者须知
    • 投稿步骤
    • 范文(规范细则)
    • 稿件处理流程
    • 著作权转让协议
  • 期刊影响力
  • 开放获取
  • 出版道德政策
    • 出版伦理声明
    • 学术不端认定和处理方法
    • 广告及市场推广
    • 同行评议流程
    • 斟误和撤回
    • 回避制度
    • 文章署名及版权转让
  • 历年目次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站内检索    
 
顾文,吕万,杨宏宇,陈曦.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的检测技术综述[J].电测与仪表,2022,59(7):9-18.
GU Wen,LYU Wan,YANG Hongyu,CHEN Xi.Detection Technology of 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 in Power Systems— A Review[J].Electrical Measurement & Instrumentation,2022,59(7):9-18.
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的检测技术综述
Detection Technology of 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 in Power Systems— A Review
DOI:10.19753/j.issn1001-1390.2022.07.002
中文关键词:  次同步振荡  相量测量单元  滤波  信号辨识
英文关键词: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  phasor measurement unit  filtering  signal identification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07028);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科技项目(KJ201930)
           
作者中文名作者英文名单位
顾文GU Wen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吕万LYU Wan东南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
杨宏宇YANG Hongyu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陈曦CHEN Xi东南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
摘要点击次数: 2200
中文摘要:
      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问题由来已久,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较大威胁性,是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实测数据的振荡检测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还原次同步振荡事故情况,并有助于后续振荡的溯源和抑制的实施。次同步振荡的检测方法种类繁杂,不同方法的效果也各不尽相同。本文首先对次同步振荡的信号预处理技术进行了整理综述,其次将信号提取辨识技术按照基于瞬时值数据和基于相量数据两大类进行了归纳和优缺点比较,并简单介绍了近来新兴的次同步振荡薄弱环节定位技术,最后在结尾对次同步振荡信号检测领域做出了总结和展望。
英文摘要:
      It has been a long time since 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 was first found in power system and has been threatening the power grid, being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tability problem of the power system. The oscillation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measured data can let people know the original feature of a 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 accident, and can contribute to the oscillation source tracing and mitigating. The detection methods of 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 are various, and the effects of them are also different. In this paper, the signal preprocessing techniques for 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 are first summarized. Secondly, the signal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s are summarized in 2 categories based on instantaneous value data and phasor data. Furthermor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newly emerging 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 weak segment positioning technology is made. Finally, some prospects are made to the field of the 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 signal detection.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
  • 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中国电工仪器仪表信息网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
  •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 编辑之家
  • 中国知网
  • 万方数据库
  • 维普网
  • 北极星电力网
  • 中华中控网
  • 网站首页
  • 期刊介绍
    • 期刊简介
    • 历任主编
    • 期刊荣誉
  • 编委会
    • 社长及主编
    • 主任委员
    • 编委名单
  • 投稿指南
    • 作者须知
    • 投稿步骤
    • 范文(规范细则)
    • 稿件处理流程
    • 著作权转让协议
  • 期刊影响力
  • 开放获取
  • 出版道德政策
    • 出版伦理声明
    • 学术不端认定和处理方法
    • 广告及市场推广
    • 同行评议流程
    • 斟误和撤回
    • 回避制度
    • 文章署名及版权转让
  • 历年目次
  • 联系我们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创新路2000号    邮编:150028
邮箱:dcyb@vip.163.com    电话:0451-86611021;87186023
© 2012 电测与仪表    哈公网监备2301003445号
黑ICP备11006624号-1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