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邮箱
  • 网站首页
  • 期刊介绍
    • 期刊简介
    • 历任主编
    • 期刊荣誉
  • 编委会
    • 社长及主编
    • 主任委员
    • 编委名单
  • 投稿指南
    • 作者须知
    • 投稿步骤
    • 范文(规范细则)
    • 稿件处理流程
    • 著作权转让协议
  • 期刊影响力
  • 开放获取
  • 出版道德政策
    • 出版伦理声明
    • 学术不端认定和处理方法
    • 广告及市场推广
    • 同行评议流程
    • 斟误和撤回
    • 回避制度
    • 文章署名及版权转让
  • 历年目次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站内检索    
 
周柯,王晓明,丘晓茵,吴敏,巫聪云,李文伟.数字技术赋能下透明变电站架构及其关键技术分析[J].电测与仪表,2024,61(11):174-181.
Zhou Ke,Wang Xiaoming,Qiu Xiaoyin,Wu Min,Wu Congyun,Li Wenwei.Research on Transparent Substation Architecture and Key Technologies Empowered by Digital Technology[J].Electrical Measurement & Instrumentation,2024,61(11):174-181.
数字技术赋能下透明变电站架构及其关键技术分析
Research on Transparent Substation Architecture and Key Technologies Empowered by Digital Technology
DOI:10.19753/j.issn1001-1390.2024.11.022
中文关键词:  透明电网  透明变电站  小微智能传感器  数字技术  数字孪生
英文关键词:transparent grid, transparent substation, micro smart sensors, digital technology, digital twin
基金项目:广西电网公司科技项目 透明变电站的体系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GXKJXM20190315)
                 
作者中文名作者英文名单位
周柯Zhou Ke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王晓明Wang Xiaoming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丘晓茵Qiu Xiaoyin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吴敏Wu Min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巫聪云Wu Congyun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李文伟Li Wenwei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钦州供电局
摘要点击次数: 322
中文摘要:
      透明变电站以无处不在的小微智能传感器及传感网络为基础,以智能电气设备为载体,并充分结合“云大物移智边”等数字技术,最终使得变电站处处可见、可知、可控。文中首先对透明变电站的发展需求展开分析,从透明变电站的定义和主要特征两个方面对透明变电站的基本概念进行阐述;然后着重提出包含边缘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的透明变电站系统架构,并分析了透明变电站的关键技术约束;最后,对透明变电站与智能变电站的概念、透明电网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区别进行了讨论。
英文摘要:
      Transparent substation is based on ubiquitous micro smart sensors and sensor networks, using smart electrical equipment as the carrier, combined with digital technologies such as cloud computing, big data, internet of things, mobile internet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and finally make substations comprehensive visible, knowable and controllable. The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ransparent substations, and expounds the basic concepts of transparent substations from two aspects: the definition and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parent substations. Then emphatically put forward the transparent substation system architecture including edge perception layer, network layer, platform layer and application layer, and analyzed the key technical constraints of transparent substation. Finally, the concepts of transparent substation and smart substation are discriminated from four aspects: development background, driving mode, construction goal and system architecture, hoping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nsparent substation.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
  • 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中国电工仪器仪表信息网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
  •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 编辑之家
  • 中国知网
  • 万方数据库
  • 维普网
  • 北极星电力网
  • 中华中控网
  • 网站首页
  • 期刊介绍
    • 期刊简介
    • 历任主编
    • 期刊荣誉
  • 编委会
    • 社长及主编
    • 主任委员
    • 编委名单
  • 投稿指南
    • 作者须知
    • 投稿步骤
    • 范文(规范细则)
    • 稿件处理流程
    • 著作权转让协议
  • 期刊影响力
  • 开放获取
  • 出版道德政策
    • 出版伦理声明
    • 学术不端认定和处理方法
    • 广告及市场推广
    • 同行评议流程
    • 斟误和撤回
    • 回避制度
    • 文章署名及版权转让
  • 历年目次
  • 联系我们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创新路2000号    邮编:150028
邮箱:dcyb@vip.163.com    电话:0451-86611021;87186023
© 2012 电测与仪表    哈公网监备2301003445号
黑ICP备11006624号-1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