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邮箱
  • 网站首页
  • 期刊介绍
    • 期刊简介
    • 历任主编
    • 期刊荣誉
  • 编委会
    • 社长及主编
    • 主任委员
    • 编委名单
  • 投稿指南
    • 作者须知
    • 投稿步骤
    • 范文(规范细则)
    • 稿件处理流程
    • 著作权转让协议
  • 期刊影响力
  • 开放获取
  • 出版道德政策
    • 出版伦理声明
    • 学术不端认定和处理方法
    • 广告及市场推广
    • 同行评议流程
    • 斟误和撤回
    • 回避制度
    • 文章署名及版权转让
  • 历年目次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站内检索    
 
张喜铭,徐欢,杨秋勇.面向新型电力系统大数据的负载标记方法研究[J].电测与仪表,2025,62(7):38-48.
ZHANG Ximing,XU Huan,YANG Qiuyong.Research on load labeling method for big data in novel power system[J].Electrical Measurement & Instrumentation,2025,62(7):38-48.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大数据的负载标记方法研究
Research on load labeling method for big data in novel power system
DOI:j.issn1001-1390.2025.07.005
中文关键词:  电力大数据  数据标记  新型电力系统
英文关键词:power big data, data marking, novel power system
基金项目:南方电网科技项目资助(0002200000091292)
        
作者中文名作者英文名单位
张喜铭ZHANG Ximing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徐欢XU Huan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杨秋勇YANG Qiuyong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点击次数: 100
中文摘要:
      电网正在迅速高度信息化和自动化,产生的数据规模也急剧扩大。然而,有效利用电力大数据的一个主要障碍是缺乏高效标记数据方法。通过提出一个灵活的框架,以非侵入性的方法标记负载模式和使用习惯,合成数据标记文件用于需求响应、能源管理和负载监测等智能电网功能。使用匹配滤波器等信号处理技术对数据进行自动预处理。利用生成式对抗网络和内核密度估计器这两个关键的构造来实现数据标记文件的生成。对这些结构中的各种组件进行了优化,以保证学习过程的稳定性。还确定了独特的评估指标,以衡量合成数据集的性能。最后将合成数据集与真实数据集对比,并以此为基础对智能电网机器学习算法进行训练测试,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英文摘要:
      The power grid is rapidly becoming highly informationized and automated, and the scale of data generated is also rapidly expanding. However, one of the main obstacles to the effective use of power big data is the lack of efficient data labeling methods. By proposing a flexible framework to mark load patterns and usage habits in a non-intrusive way, the composite data tag file is used for smart grid functions such as demand response, energy management and load monitoring. The data is automatically preprocessed using signal processing techniques such as matched filter. The generation of data marker files is realized by using two key constructions, namely, the generative adversary network and the kernel density estimator. In addition, various components in these structures are optimized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learning process. Unique evaluation indicators are also identified to measu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mposite dataset. The synthetic dataset is compared with the real dataset, and the smart grid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 is trained and tested on this basi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
  • 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中国电工仪器仪表信息网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
  •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 编辑之家
  • 中国知网
  • 万方数据库
  • 维普网
  • 北极星电力网
  • 中华中控网
  • 网站首页
  • 期刊介绍
    • 期刊简介
    • 历任主编
    • 期刊荣誉
  • 编委会
    • 社长及主编
    • 主任委员
    • 编委名单
  • 投稿指南
    • 作者须知
    • 投稿步骤
    • 范文(规范细则)
    • 稿件处理流程
    • 著作权转让协议
  • 期刊影响力
  • 开放获取
  • 出版道德政策
    • 出版伦理声明
    • 学术不端认定和处理方法
    • 广告及市场推广
    • 同行评议流程
    • 斟误和撤回
    • 回避制度
    • 文章署名及版权转让
  • 历年目次
  • 联系我们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创新路2000号    邮编:150028
邮箱:dcyb@vip.163.com    电话:0451-86611021;87186023
© 2012 电测与仪表    哈公网监备2301003445号
黑ICP备11006624号-1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